多组分相态图解释

多组分相态图解释

1.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

1.1 多组分烃类相图

多组分烃类体系相图

1.2 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

图中相包络线aCpCCTb把两相区和单相区分开,包络线内是两相区,其中的虚线代表液相所占的体积百分数或摩尔百分数,又称为等液量线。包络线外所有流体都以单相存在。 aCpC线为泡点线,它是液相区和两相区的分界线, 该线表示液相体积百分数为100%。

当压力降到等于泡点压力时, 体系将出现第—批气泡, 此压力又称为该烃类体系的饱和压力,所以泡点线又称为饱和压力线。

CCTb为露点线,它是汽相区和两相区的分界线,该线代表汽相体积百分数为100%,当压力升高到露点压力时,体系会出现第—批液滴。

P—T相图

在相图中,J点表示—个纯油藏,在原始压力和温度下,该烃类体系是单一液相原油。由于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,油藏未被天然气所饱和,故称欠饱和油藏(undersaturated reservoir)。随着油藏原油的采出,油藏压力下降,而油藏温度基本保持不变,当压力降至l点以下时,会有气泡从原油中分离出来,在油藏中出现油、气两相。l点的压力即为油藏泡点压力或饱和压力,它是原油开始脱气的最高压力。油藏饱和压力越高, 则开采过程中出现气泡越早,继续降压,则会有越来越多的气从原油中分离出来。

L点代表—个有气顶的油藏。由于气、液两相的重力分离作用,原始状态下气体积聚于油藏构造高部位,形成气顶。

如果烃类系统的原始条件处于临界点的右侧,且在包络线之外(F点)那么该系统在原始条件下处于气相,F点代表—个气藏,即使在等温降压的采气过程中,也不穿过两相区而始终保持单—气相。

图中A点所代表的体系为凝析气藏,它的特点是: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界压力,而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之间,A点位于等温反凝析区的上方。

临界点:泡点线和露点线的汇合点。

相包络线上CP点为体系中两相能共存的最高压力点(临界凝析压力),CT点为最高温度点(临界凝析温度)。

等温降压反凝析区:

等压降温反凝析区:

凝析气藏的等温逆行区(等温反凝析区)

原始气藏条件位于图中的A点(为气相) 压力从A降低到B,无相态变化;从B到D点,随压力降低,体系中液相含量会逐渐由0%、 10%、 20%、30%、40%而逐渐增加;从D到E点, 随压力继续降低, 体系中液相含量又由40%、30%、20%、10%、0%逐渐降低。

由D至E随压力降低体系液相蒸发是正常现象, 而由B到D随压力降低凝析量增加则为反常凝析现象(也称为逆行凝析现象)。

B点称为上露点(又称为第二露点),E点 称为下露点(又称为第—露点) 压力低于E时,凝析液将全部蒸发为汽相。

同理可得出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凝析液量点, 将此连接为CDCTBC区即为反凝析区。

1.3 油气藏类型

实质是根据油藏原始条件(温度及压力)与临界点相对位置的关系来判断

图 3-11 油气藏的类型与原始温度、 压力及相图临界点的关系

事实上,油气藏烃类体系组成不同时,其相图的形状和位置也将变化(图3-12),随着体系中重烃含量的增加,相包络线位置向右下方偏移, 相包络线上临界点的位置及油藏的温度、压力决定了油藏流体类型,即油气藏类型。图中所示的油藏烃类体系从气藏、 凝析气藏、 挥发性油藏到油藏,体系的平均分子量逐渐增加。下面进—步分析几类典型油气藏的相态特征。

图3-l2各种油气藏相图的相对位置

2典型的油气藏相图特征

2.1 常规黑油油藏(低收缩油藏)相图

随着原油的采出,油层压力逐渐降低, 当降至泡点(点2)时,开始分出第一批气泡而成为气液两相。随着油层压力的继续降低,分离出来的气体会越来越多。

这类油藏相图两相区内的等液量线较密集地靠近露点线一侧。表明当油藏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之后,虽有气体从油中分离出来,但气量不大,体系以液相(油)为主。该类油藏的气油比为在几种油气藏中最低,一般气油比小于90 s.c. m3/ m3。 原油相对密度最高为0.876以上。产出的地面油常为黑色和深褐色。图中垂线表示在油藏温度下,油藏内的降压路径,设想油藏压力降到3点时,油藏中剩余的流体将含75%(摩尔百分数)的油和25%的天然气。

图中斜虚线表示流体从井筒到地面分离器的降压、降温路径,表明在分离器条件下,大约有85% (摩尔百分数)井流物为油,这一百分数是相当高的,也只低收缩原油能够达到此值。

图3-13低收缩原油的相图(据Clark, 1953)垂直线表示储层温度恒定下的储层压力降低过程.虚线模拟流体采出时从储层条件到分离器条件的变化

2.2 轻质油藏(高收缩油藏)相图

与常规重质油藏相图基本相似,但轻质油藏由于轻质组分含量较高,相图两相区内等液量线比较稀疏。 一旦低于泡点压力后即可分离出大量气体,故也称为高收缩油藏。在分离器条件下,约有65%的液相原油,其相对密度小于0.78,但呈深色,气油比小于1800s.c. m3/ m3。

图3-14高收缩原油的相图(据Clark, 1953)垂线表示在储层温度恒定下储层压降过程,虚线表示流体采出时从储层条件到分离器条件的变化

2.3 反凝析气藏相图

气藏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之间。 气藏压力位于包络线之外, 原始状态(点1)下烃类体系以单相气体存在,为气藏。

地面分离器条件下,约有25%的地面产出物为液体,产出的液体称为凝析油,而气体则称为凝析气。凝析气藏的气油比可达12,6001800s.c. m3/ m3,凝析油相对密度可小到0.74,色浅且透明(通常像水一样)

图3-15凝析气藏相图垂线表示储层温度恒定下储层压降过程, 虚线模拟流

2.4 湿气气藏相图

其特点是:气藏温度远高于临界温度。当油藏压力降低时,例如从点1降至点2, 流体始终处于气相。在分离器条件下,体系处于两相区内,因此在分离器内会有一些液烃析出,它是透明色浅如水的轻质油,相对密度小于0. 78, 地面气油比小于18,000s.c. m3/ m3。

图3-16典型湿气相图 垂线表示恒定储层温度下储层压降过程。虚线模拟流体采出时从储层条件到分离器条件的变化过程

2.5 干气气藏相图

甲烷含量很高(占70%~98 %)的天然气称为干气。地层温度和油气分离器温度均在两相区之外,地层条件(点1至2)和井筒到分离器过程均不穿过两相区, 地下和地面均无液烃析出, 理论上讲气油比为无穷大。如果地面分离器有微量凝析油, 其气油比往往高于18,000 s. c. m3 / m3。

图 3- 17 典型干气相图垂线表示恒定储层温度下储层压力下降过程,虚线模拟流体采出时从储层条件到分离器条件的变化过程